在街的两边,一边是鱼农桥街道办事处,一边是湖北沙市农场集团有限公司——数年前,打破体制机制禁锢,改革在这片土地上留下历史印记。
曾经,这里是国营沙市农场。2000年,她划入经开区,从计划经济的怀抱中脱离出来,热情拥抱工业振兴崛起的梦想;2018年,抢抓全国农垦改革机遇,她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实现政企分离,走在全国农垦改革前列。
现在,这里是鱼农桥街道。2018年,街道挂牌,此后,重新调整机构、成立社区、加快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大力发展集体经济,成为荆州工业主战场上一颗闪亮的新星。
改革创新,为这片土地打下了时代烙印,也赋予这片土地生生不息的澎湃活力。
(鱼农桥街道展新姿)
体制改革 为发展“松绑”
2021年,鱼农桥街道全年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95.72亿 元 ,同比增长25.88%;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21.54亿元,增长19.08%,交出了一张街道服务经开区工业经济发展的靓丽成绩单。
该街道党工委书记曹筑荣说:“这份成绩单,是街道从郊区‘菜篮子’变成工业‘富地’的见证,一切源于顶层设计的改革。”
2018年9月,湖北沙市农场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沙农集团”)注册成立,注册资金10亿元。同年9月17日,荆州市政府批复同意设立鱼农桥街道办事处,原农场承担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全部纳入街道办事处统一管理。
经2019年试运行,沙农集团和鱼农桥街办自2020年实行分开办公和独立运营,2020年7月沙农集团和鱼农桥街办全面完成社会事务移交,这意味着原沙市农场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职能成功剥离,政企分离、办社会职能改革顺利完成。
改革落子,发展激活——
造血能力增强。沙农集团旗下29家子公司,在能源、租赁、投资、工程、产品等多领域开展经营活动。2019年完成经营收入1.79亿元、实现利润2063.13万元;2020年完成经营收入2亿元、实现利润2300万元,这些资金成为经开区发展的“血液”。
产权更加明晰。研究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完成三资清理、清人分类、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界定、股权配置工作;完成49宗8983.29亩无争议国有土地的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实现了国有农场土地资源资产化、资本化,为经济持久发展奠定基础。
基层体制理顺。鱼农桥街办挂牌后,出台《“三重一大”事项决策实施办法》《财务开支内控制度》等规章制度,规范权力运行,完善出台秸秆禁烧、城市管理、河湖渠长制考核办法,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设行政编制15名、事业编制30名,基层编制问题迎刃而解。
基层治理力量夯实。完成街道“大工委”和社区“大党委”组建,规范基层党组织设置与机关党小组设置,按照“1+1+N+X”模式组建渔龙桥、杨场新城和杨家河3个社区“大党委”,下设党支部28个、党小组46个、党员中心户137户,覆盖28个网格。
职能改革 守护民生温度
“政务服务中心里窗口齐全,备好材料办个手续,30分钟左右就办好了!”9月中旬,在新建的鱼农桥街道政务服务中心里,居民李芳想不到,从前奔波好几天都办不下来证件,如今在家门口就能轻松办理。
民生是鱼农桥街道改革的关键词和落脚点。
随着新一轮街道体制改革推进,2021年以来,鱼农桥街道按照“四办三中心”要求重新调整机构设置,投资300万元建设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编制完成街道职权清单,承接赋权事项268项,按照“便民、规范、高效”的原则,推进“一网通办、一窗通办、一事联办”,让群众享受到便利。
改革有力度,民生有温度。
望着即将建成的南港河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该社区党支部副书记柴贵峰描述起社区群众的幸福生活 — —成立了南港河社区,建成了南港家园还迁小区,原先杨场分场、洪塘分场的2300多户农民变成了社区居民,从低矮平房搬进了高高的楼房,在周边工厂就业,小区里物业、车位、商铺、幼儿园、村史馆一应俱全,小区外还有口袋公园, “和城市里的商业小区没有区别”。
周末,杨场新城社区文化广场上响起悦耳的音乐,居民舞蹈队跳起欢快的舞蹈。随着社区的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随之建设投用。该街道工作人员介绍,在原有党群服务中心基础上,按照分步实施、全面铺开的工作方法,积极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构建了“1+4”新时代文明实践两级阵地。室内开辟综合文化活动室,添置象棋、图书、围棋等文娱设备;室外开辟文化活动广场,着力打造“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等活动品牌。街道改革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全域展开,丰富了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
(居民在家门口翩翩起舞)
该工作人员还说,街道成立后,根据区域内整体拆迁进度和农工还迁安置情况,撤销农业分场,通过棚改、危改等政策,引导分散居住的农工向大型居民小区集中,按照城市社区标准建成社区4个。随后开展街道、社区阵地建设,实现街道(社区)一站式服务全覆盖,今年还将推进配送中心建设,解决居民买菜难。
“持续推进社区物业改革。进一步规范社区物业公司运行,谋划好南港家园等新交付小区市场化运作,完成窑湾新村、杨场新城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做好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各项工作……”居民说,民生小事写入街道改革清单,映照出群众的幸福感。
市场改革 启航集体经济
在荆沙大道以南、上海大道以东,工程车辆和施工队伍已经集结,兴港置业智能家电产业园,即将进入建设阶段。
这是鱼农桥街道锐意改革创新,探索发展集体经济的成果。在经历政企分离、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社区改革之后,在街道党工委的带领下,开始探索因地制宜的集体经济发展之路。
(景色雅致的杨场新城社区)
瞄准经开区智能家电产业园的服务项目,街道决定由庙兴、黄渊、黄港三个村联合投资6亿元,成立荆州市兴港置业发展有限公司,谋划打造装备制造产业园。
曹筑荣介绍,以产业园为平台,将形成“招商引资+村集体经济发展+解决农村劳动力就地就业”的发展路径,既能服务工业主战场,又能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可谓一举两得。
盘活资源,壮大集体经济。眼下,街道正主动探索社区物业市场化运作,试点出台村(社区)绩效考核方案,鼓励社区因地制宜为居民和企业开展有效服务,2021年社区全年共创收382万元。今年,还将推进黄港村乡村振兴项目,发展特色产业,
打造集体经济新增长点。改革破浪,创新奔涌,发展辉煌。站在历史的新起点,鱼农桥街道将继续全面释放改革创新动能,乘风破浪,踏上高质量发展新征程。